咨询热线:0755-23900355   

     当前位置: 首页 > 最新活动 > 比昂的临床思想(二)——容器/容纳物
 

比昂的临床思想(二)——容器/容纳物


   在上一次的的沙龙中,我们一起搭建了比昂思想的框架——网格图,现在,我们来理解一些更为具体的概念,那么就从容器和容纳物的角度来入手吧。

   比昂的容器/容纳物概念起源于克莱因的投射性认同,在对精神非常混乱的病人的临床经验中,他发现自己的一些强烈感受似乎与病人的情感生活相一致。比昂开始怀疑,分析师事实上变成了心理内容的一个容器,而这个心理内容原先是存在于病人的体验中的。自体的一个片段被想象迁移到(容纳于)分析师身上,这是病人心理内部的一个事件,但在某种程度上却转化为分析师的一种真实体验。

比昂设想幼儿充满了他无法组织或控制的混乱感觉。幼儿向母亲投射这些无法组织的心理内容,努力逃避它们所带来的有害作用。善于容纳的母亲,轻松自如地对这种心理内容做出回应,并为幼儿组织这种体验,然后幼儿再内摄这些变化得可以容忍的体验。与幼儿不相协调的母亲,不能够容纳加工幼儿的投射认同,只能把幼儿留在支离破碎的恐怖体验中,任由这些体验摆布。比昂开始怀疑,类似的过程也在病人和分析师之间运转。

在这次的沙龙中,我们将具体讨论容器与容纳物的含义,从而更理解它们,也将讨论这两者联系的三种方式,以及容器在什么时候是失效的。

       如果可以的话,我希望你能够先看一下《思想等待思想者》第六章中容器与被容纳者的内容,这样将有助于我们讨论,或者你对客体关系理论中投射、投射性认同、内摄性认同有一些了解,或者你也可以从感性的层面先理解一下下面这段对话:

这是选自书中的一段治疗对话

 

    在治疗一个患有智力障碍的患者时,一位分析师曾经有过这样的体验。这个患者33岁每天去一个专门为智障人士开办的工厂,做一种十分琐碎的工作。分析师和工厂里的工作人员认为,他具有可以做更高级工作的能力。下面就是有时从他嘴里挤出来的零星话语:

“我33岁,那又有什么?”

过了一会儿,他又说:

“你能跟我说一下我是谁吗?”

这位分析师说:

“事实上,你觉得33年的空虚、耗竭和空白是如此的痛苦,以至于你宁肯让别人描述你,也不愿面对这可怕的虚无。”

他回答道:

“那么,如果你不告诉我我是谁,我来找你干吗?”

分析师站起来,走到他旁边,说:

“就像现在这样,摆在我们面前的是33年的耗竭、空虚和空白,这就像坐在火车里似的,对面坐着一个男人,憔悴、面带病色,那是如此可怕以至于他避免面对眼前的画面,因为残酷的现实超过了他承受的限度。而你来这里找我,就是这可能提供一种可能——有我在你身边,你也许可以试着面对他一下。”

 

这就像一段母亲与痛苦的孩子间互动的过程,那个不能被容纳的痛苦——33年的耗竭、空虚和空白——在这样一种互动的过程中,被容纳在婴儿(患者)的内心世界成为可能。

理解这样一个互动的过程,我们便对容器的作用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沙龙中我们将继续讨论。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比昂的容器/容纳物的概念起源于客体关系理论,但是他又有很大的不同,比昂更关注人际间的交流和思想发生发展的过程,如果我们被客体关系的理论所局限,或者说如果我们被所知的任何理论所局限,我们都将无法理解比昂思想的精髓。

最后谢谢大家上次的参与,这直接促成了我这次的沙龙的决定。


时间:201593号(周四)晚7:30-9:30

主题:比昂的临床思想2:容器

讲师:徐晓薇

费用:50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关注我们    |    合作单位链接


 咨询电话:0755-23900355   中心地址:深圳市福田区安侨苑B栋2010室
 Copyright © 2016-2017 深圳秄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粤ICP备12060641号)   技术支持:微远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