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0755-23900355   

     当前位置: 首页 > 咨询指南 > 【原创文章】我不说你就懂 ——我们想要的“共生”和“全能”
 

【原创文章】我不说你就懂 ——我们想要的“共生”和“全能”



每个人都有一个死角,

自己走不出来,

别人也闯不进去。

我把最深沉的秘密放在那里。

你不懂我,我不怪你。

每个人都有一道伤口,

或深或浅,盖上布,以为不存在。

我把最殷红的鲜血涂在那里。

你不懂我,我不怪你。

每个人都有一场爱恋,

用心、用情、用力,感动也感伤。

我把最炙热的心情藏在那里。

你不懂我,我不怪你。

每个人都有一行眼泪,

喝下的冰冷的水,酝酿成的热泪。

我把最心酸的委屈汇在那里

你不懂我,我不怪你。

每个人都有一段告白,

忐忑、不安,却饱含真心和勇气。

我把最抒情的语言用在那里。

你不懂我,我不怪你。

你永远也看不见我最爱你的时候,

因为我只有在看不见你的时候,

才最爱你。

同样,你永远也看不见我最寂寞的时候,

因为我只有在你看不见我的时候,

我才最寂寞。

也许,我太会隐藏自己的悲伤。

也许,我太会安慰自己的伤痕。

从阴雨走到艳阳,我路过泥泞、路过风。

一路走来,你若懂我,该有多好。

——《你若懂我,该有多好》


这首网传莫言的诗曾广泛流传。后来莫言辟谣,笑称“如果这首诗是我的写的该有多好!”不论是否莫言所作,但其能风靡一时,不能不说,确实“共情”到了很多人,击中了很多读者内心最柔软脆弱的地方。


那个最深的存放秘密的地方,它害怕人知道,却又时刻渴望人了解;

那个涂满鲜血的伤口,虽然遮挡,可明明多么希望有人知道自己的痛;

那场最炙热的爱恋,也许除了自己无人知道,却用尽了自己最深挚的真情;

还有那些委屈,那些告白时的忐忑与勇气,那些你看不见的爱恋,那些因为无法牵手的落寞、悲伤……


每一小节,作者都用一句“你不懂我,我不怪你”,来勉强安慰自己。可是内心最深处的呼喊却是那样明确而强烈——你若懂我,该有多好!


是啊,你若懂我,该有多好! 李商隐说“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我们期待的你懂我,最好是“心有灵犀”——我不说,你就能懂。


这大概是人类最幸福的体验。

看见我生气,你就马上知道刚刚自己哪句话的哪个词说的不对;你还知道,在这个时候,不管我怎么胡搅蛮缠,正话反说地激怒你,你都会紧紧抱住我,安慰我;你还知道哪种方式能让我最快速地破涕为笑;你知道怎么做,我最舒服,最开心,连我自己不知道的,你都知道!


多么美好的境界与幻想!可现实是,当对方不明白时,我们鼓起勇气、费尽力气去表达,可是他还是不理解。自己简直要气疯!无数次这样失败的轮回之后,我们放弃了表达和沟通。


而另一个人也要疯了,因为他无数次地猜,猜你的表情、动作、语言,到底——具体——是神马意思?当宝哥哥猜了无数次,而且总是猜不对,被林妹妹无数次指责批评抱怨之后,宝哥哥估计也会要疯掉了。


最后,我们挫败又绝望。只期待有一个神一样的存在,只要我一个眼神、一个表情、一个动作,他全明白!那他一定是真爱。可这个真爱,去哪里寻?


其实,心理学发现这个神一样的期待,就像是期待我们回到小婴儿时期,妈妈与我们共生的初生阶段。妈妈所有的关注都在我们身上,而且她似乎明白作为小婴儿的我们的所有需要。只要一哭,妈妈的奶就来了;只要一哼,妈妈温暖的怀抱来了;再哭,尿湿的屁屁洗干净舒服了……我们甚至感到自己的意念无所不能,我一睁眼,这世界就来了,我一闭眼,这世界就消失,我想怎样,这世界就会按我的愿望来——这就是我们的“全能感”。


而妈妈简直就像是婴儿脑子里的蛔虫一样!或者说,就像两个人共同拥有一个脑袋一个身体,她明白我们的感受,就像明白她自己的感受一样!这就是心理学上说的“共生”与“融合”。


可是随着我们逐渐长大,与母亲从身体到心理慢慢分离,长了一个独立的个体,妈妈又变成那个独立的妈妈。“人心隔肚皮”,已然是两个人。可是最初体验过的那种无与伦比的幸福感,指引着我们,一生去寻找类似的融合、共生的亲密感。


有时候,我们确实可以重新体验——热恋中的情侣,可以达到高度的“心有灵犀”;有些双胞胎可以有神奇的心灵感应……可即便偶尔重新体验到你,也是昙花一现,极其短暂。


我们的确无法与他人真正长久地保持“好得像一个人”的状态,现实残酷地给这个终极美好的愿望浇了一瓢冷水。可人类就是这么执着啊,我们依然受其驱使,孜孜以求。


求就求呗,这倒无可厚非。但有一点还是要清醒。毕竟我们不是阿凡达,连上触角不说话就能传递信息。


如果想要让别人知道,我们需要鼓起勇气,越挫越勇,老老实实表达,通过不断表达,反复沟通,才能让自己的需要得到具体的满足,从而拥有持久的满足和幸福感。你大脑中的意念,以及连你自己都未曾意识的到潜意识,别人真的无法识别。(心理咨询师要理解你,也需要你的呈现和表达,只是TA也许会比身边的人更积极关注你,更包容、接纳、不带批判地理解你。)


不然呢——“你不说,我怎么会知道?!”而且“你怎么不早说?!”委屈的还是自己。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关注我们    |    合作单位链接


 咨询电话:0755-23900355   中心地址:深圳市福田区安侨苑B栋2010室
 Copyright © 2016-2017 深圳秄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粤ICP备12060641号)   技术支持:微远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