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0755-23900355   

     当前位置: 首页 > 咨询指南 > 关于心理科临床见习之见解和分享
 

关于心理科临床见习之见解和分享


在最前

首先感谢汤老师邀请我做这次关于在医院心理科的见习的分享。同时我也可以借此机会可以对大家有一个关于医院见习的科普。

也有人问我,作为一个心理咨询师,去医院见习对自己会有一些什么成长?在此之前,我也尝试去收集了一下大家对这个部份的看法。

因为如果我们谈到这个部份的时候,我会发现大家总会有着同样的想法,首先就是咨询师们对于自己的职业和心理医生的职业或许是不同的,在这个部份其实就会延伸出好几个英文词汇,比如说被英语世界开玩笑好长一段时间的“Therapist”、还有Psychologist、Psychiatrist和Psychoanalyst,或许还有更多的词汇去形容。

我想大家对于这些词的定义都是见仁见智的,大家都尝试在观念上在这几个定义里面游走,咨询师们都希望从中去找到自己的落脚点以及对咨询治疗中的态度。所以医院心理科的实习也是给到了一个客观的机会让咨询师们去接触一下不同的治疗方式和观点。

但同时我听到有一些咨询师也有一些不同的看法,就是派别不同,也难以找到共同点,比如说有些咨询师认为咨询师和医生之前是有很大的鸿沟的,咨询师不能开药,不能出诊断,也不具备当医生的相关资格证明。

当然我听到是有一些灰心的,因为始终咨询师的就业情况和医生相比是不一样,且有差别。但在我经历见习完之后,这个观点似乎会有一些变化,就是你也会在医生那里学到很多东西,拓宽很多你的视野。但同时你也会看到有趣的是,医生或许也不是万能的,他们也可能会有一些他们看不到,而你看得到的部份。

这就是我为什么很喜欢见习的时间,因为我总是会希望和医生们切磋,各自说自己对于病历的观点,或否定、或肯定,这个学习过程是让我很回味的。

首先关于我对见习的期待是有三个部份的。第一就是我希望知道医院系统对于心理科的运作即门诊本身就是一个新的设置,一个不同于我们心理咨询设置下的和来访的对话

这个部份集中在门诊坐诊医生的工作上,这个也是比较核心的部份。假如我们说每一个咨询都有一个首次访谈的话,其实不难发现在医疗系统里面也有很多首次过来求助的人,医生和自己接初次访谈的时候也是大有不同的,这个时候我们可以看到,自己在医生之间对待来访的方式会是不一样的,你可以观察到基于医患设置下的关系是如何的。

同时我也会收到一些咨询师们的反馈,就是咨询师们会觉得既然设置不同的话,这种学习对自己的帮助是在哪个地方?我想这个部份就是我在见习过程中觉得最有意思的,首先我是基于心理动力学基础的咨询师,我大部分的受训,无论是授课还是督导,我都需要被无数次的讨论咨询对话内容中潜意识的部份,永远都要往潜意识的部份去思考,包括我所有的督导都会在我浮上去意识层面的那一刻去提醒我需要沉下去潜意识部份继续思考。

门诊可不是一个时刻会让咨询师沉浸于潜意识的地方。

因为它是一个时刻沉浸在意识层面的地方,无论是医生之间的,医生和病人之间的对话都会时刻的被意识层面的话题带走,比如说如果病人反复说不用药行不行,医生或许就会反复的和病人解释不用药的后果以及反复建议用药,有些病人甚至可以问到医生无语的状态,但是处于医生的守则却不得不需要在意识上回答对方的问题,这是一种责任。但这恰恰就是咨询师大展拳脚去思考的机会,因为这个时候你就可以展开对于现场对话的思考,双方的动作神情,你都可以真实的感觉到潜意识的部份。

之后医生或许就会开始问病人为什么不想用药,但却并不是所有的病人都会被问到关于深入潜意识的问题,所以咨询师在见习里面就可以在观察医患对话之中找到双方移情和反移情,双方情绪和潜意识之间的反应和变化,这部份非常有趣。因为咨询师正好就成为了诊室里面的实地观摩者这一点和我们用视频观摩的模式非常不同。

第二个期待的部份是设置外的东西,就是在我们见习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来回游走于不同的诊室,看看同科室内不同医生对于病人的看法,以及问诊的方式,我会看到其实每个医生都会用不同的方式去处理确诊同一种疾病的病人,这个地方我们就可以反观到,其实咨询师也可以在处理方式上也可以有千种万种尤其是对初期职业的咨询师,我理解我们学习到的关于精神分析动力学的那种匿名和严谨,正如我之前在我的文章里提到的那种关于咨询态度过于刻板的印象。

在诊室里也是一样的,这一点也很有趣,就是医生们不同的处理方式其实都会最终导向病人同意进入治疗的程序里,我想对于有些不敢提设置和价钱的新手咨询师们,这的确可以学习到很多和来访沟通设置和一起长久工作的语言话术,并且可以从中学习如何从意识层面做对来访的咨询设置教育的工作。

除了这种观察模式,接着就是我在诊室内外都非常享受的一个部份,即我与科室医生们对于职业发展的规划,以及对于大家所学识到的理论背景做一个分享和碰撞,从中你会发现,其实医生有着你不知道的知识,同时我也了解到,不是每个医生都熟悉或者善于使用精神分析,当然,这个不会构成在见习中学习的障碍。

别忘了,其实医生们都是学术高手,都是善于学习的人,医院本身也可以是知识碰撞的地方在我学习的时候我也会提出我对个案的看法,或许医生问你的问题也不亚于你问医生的问题,这种双向交流的模式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方法。

第三个部份是我感到很意外的部份。在我们门诊的见习中,我们每天都要接待非常多的病人,无论是复诊的,还是首诊,我在过程中都会遇到很多我们在咨询内少见的个案,即我们在学习心理咨询中认为比较严重的个案,其实这一部份的来访一直都会有去医院就诊的情况,而我们就是在咨询室另一端再次的遇见他们。

但是对于一些新手咨询师来说,很多人都表示其实自己对于太过于严重的个案,自己是又一点苦恼的,或许会对此有些手足无措,甚至会因为这个部份陷入太深而导致很多问题。

这部份其实对于新手咨询师来说不容易,但同时在见习的时候我发现这一部份的确可以帮到这些咨询师的忙。

即你会提高对遇见严重个案所产生之情绪的阈值我比较喜欢用“阈值”这个词去形容这个部份的心得。

想象对于一些没有遇见过真正严重自残自杀的来访的咨询师,会在咨询里面有一些扰动的情况,但是在见习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各种手划破无数次的,尝试以各种方式自杀无数次的人,那些甚至你都不能想象到的情况。从中就可以观察到医生们对于这个部份的处理方式,那种波澜不惊,一步一步的问话、诊断、再到教育和商量用药。同样,这部份也会被咨询师学习,久而久之,咨询师也能够培养出在极端情况下能够冷静和来访工作的能力。

就像医生一样。

我说的提高阈值,并不是说对严重个案的漠视或挑不起咨询师的关注,而是咨询师在提高阈值之后能够让自己更有能力的悬浮注意般的处理咨询中那些严重的问题。

我想,在咨询师进入咨询的时候,医生的态度和影子的确是会刻印到自己对咨询的态度里,或许就是我们对医生们在工作中那种严谨且认真的态度的认同,也或许就是那种对于职业发展向往的期待。我也希望有更多咨询师能够走到不同的地方去体验,去感受不同位置的来访会有怎么不同的沟通模式,这本身就能提高自己在咨询中前瞻性的能力。

也致敬这些在一线工作且有授人以渔之态度的医生们,真厉害。

作者简介


陈绰源

深圳秄和心理动力学取向咨询师

CIIC中智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中英文咨询师

深圳红十字会心理救援队成员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关注我们    |    合作单位链接


 咨询电话:0755-23900355   中心地址:深圳市福田区安侨苑B栋2010室
 Copyright © 2016-2017 深圳秄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粤ICP备12060641号)   技术支持:微远网络